忍冬藤前千葉落,迎春花下萬杯親
(記者 陳童)白酒,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中早已超出了原本的屬性,是一種文化象征。窗外張燈結彩,鞭炮隆隆,屋內家人圍坐桌前笑語歡聲共享佳肴,席間長輩打開一瓶白酒那種獨特香氣彌漫在整個房間,回蕩在人們的記憶里。
說起廊坊本土白酒,迎春酒是個繞不開的名字,它代表的不僅僅是一種味道、一種感覺,更是一種情結。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廊坊迎春酒廠了解了它的前世今生。
迎春酒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那時廊坊有三家私人燒鍋,天順涌規模最大,其余兩家分別為聚盛涌、慶生泉,這三家燒鍋均采用傳統手工工藝釀造,在接連不斷的戰火間隙,釀制白酒供百姓飲用。1948年廊坊解放,為滿足百姓飲酒需求翌年9月中共安次縣委將天順涌、聚盛涌、慶升泉3家私人燒鍋整合成立國營平津線廊坊鎮匯泉涌酒廠,1973年根據廊坊氣候特點在在貴州茅臺酒工藝基礎上創新研制的醬香型優質白酒——迎春酒沐浴春風,燦然綻放。此后,迎春酒憑借“酒色微黃、清澈透明、醬香突出、輔有焦香、醇厚柔和”的獨特口感,在1979、1984、1989連奪三屆國家優質酒,1984年9月26日,《人民日報》刊文稱贊迎春酒為“北方小茅臺”。
改革開放給迎春酒廠帶來新的氣息,”那時候剛從生產線上灌裝完的白酒就被各糖酒公司派來駐廠的人員搶購一空,酒廠連倉庫都用不上。”回憶起這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的事酒廠的老員工們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90年代,迎春酒廠未能及時適應市場變化,轉變經營觀念,開始走下坡路,之前空置的倉庫開始積滿滯銷白酒。最終1995年6月8日,企業難以為繼、正式停產。1999年昊宇科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注資2000萬元改制重組為廊坊昊宇釀酒有限公司。在新的機遇面前迎春人轉變思路,銳意創新,推出滿足不同口味消費群體需求的“私人訂制”業務,迎春酒還堅持傳統釀酒工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成功解決了迎春酒降度不降質的難題,這一系列舉措讓百年老廠煥發了青春。
如今,迎春酒廠已發展成為下轄120余個白酒品種,北方地區最大的醬香白酒生產基地,產品遍布東北、華北、西南等地。